山东职校招生网为同学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信息途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 蚕桑技术》的详细内容,蚕桑技术 蚕桑技术指导站是否农技人员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相关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本文目录一览:
- 1、战国时期是怎么重视发展蚕桑技术?
- 2、世界桑蚕业的发展源于哪个国家?
- 3、养蚕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 4、蚕桑技术专业怎么样 蚕桑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如何
- 5、其他颜色的蚕茧,怎么养出来的,只是听说有彩色的,真的吗
战国时期是怎么重视发展蚕桑技术?
战国时期的《管子·山权薮篇》记载:“宽数民工有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存之于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这就是说,对群众中精通养蚕技术的人,请他介绍经验,并给予黄金粮食和免除兵役桐巧携的奖励。可见当时非常注意总局伏结经验,以提高栽桑养蚕生产水平。
世界桑蚕业的发展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衡拿明栽桑养蚕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蚕业技术均由中国传去。早在秦汉之前,中国的蚕种和养蚕方法就传到朝鲜。日本的蚕桑技术除间接从朝鲜传去外,也直宴拦散接从中国传去,史书上就有日本派人到中国学习蚕桑缫织技术的记载。近代日本的蚕桑技术比中国进步,离不开中国的蚕桑资源和缫织技术的传播。据日本史籍记载,公元3世纪时,有一个叫功满王的人,自称是秦始皇第11世孙,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东渡日本,并带去了蚕种,日本之有蚕业就从这时开始。在公元283年功满王的晌氏儿子融通王带大批部属迁居日本,并定居下来缫丝织绸,使日本蚕桑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的丝织品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时,沿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传至希腊、罗马等国,蚕种和蚕桑技术也随之由丝绸之路向西传到欧洲。据记载,7世纪时养蚕技术从波斯传到阿拉伯和埃及,8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到西班牙,12世纪传到意大利,15世纪由意大利传到法国。向南传入越南、印度、缅甸、泰国、老挝。1936年,阮朝以中国蚕种分发越南北宁等地饲育,从而推进了越南蚕桑技术的发展。至今日本、印度、保加利亚仍保存有中国的桑树种质资源。所以世界蚕桑业的发展都源于中国桑蚕和丝绸技术的发明和传播。
养蚕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商周时代,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养蚕技术主要包括:浴种、暖种、收蚁、给桑、分箔、上蔟等几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蚕种孵化前,古人对蚕种都加以浴种处理。最初只是将蚕种放在河流中浸洗,以清除卵面的污垢;明清时代,嘉湖一带蚕农改用稀的食盐水溶液,或用石灰水,或用桑枝灰、稻草灰淋汁浴种,用这些水溶液浴种,起着微弱的卵面消毒作用。古代又有一种天浴,选择寒冬腊月时,取蚕种放置于笼中,悬挂在桑树上,任凭霜露雨雪飘冻,通过天浴,以低温淘汰病弱的卵。
暖种在于促使蚕种孵化。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常用下列两种暖种方法:一种是室内人工加温;另一种是用太阳的光热暖种。明清时代江浙蚕农大多利用人的体温暖种。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
蚕卵经过暖种后孵化成蚁蚕。为了收集蚕蚁,古人先是想到用获做成扫帚扫蚕蚁,后来发现“用获扫则伤蚕”,进而改用毛扫,但还存在伤蚕的问题,于是古人又想到了用桑叶招引衡宏郑的“桑收法”。而元代北方农家则多用桃杖翻转敲打的办法,就是把蚕种纸翻转,用桃杖在纸背轻轻敲打,蚁蚕受震,便从蚕种纸上掉落下来,这种收蚁方法,现称打落法。
收蚁之后,便要喂蚕。喂蚕是养蚕的关键。在蚕的一生中,什么时候该多喂几次桑?什么时候可以少喂几次?每次给桑份量多少?都有讲究。古人发现,蚕的食欲和它的体色变化有关。给桑可根据蚕体色变化,来决定给桑的时间和分量。如,蚕体色自黄而自变化的时期,正是眠起以后蚕体柔软,消化器官虚弱,食欲尚不旺盛的阶段,所以这时期应该“宜细细饲之”,这样的给桑方法符合蚕体生理要求。古人还根据蚕头部颜色的变化来判断蚕的眠起和进食。
随着蚕体的生长,需要除沙和分箔,以利于蚕体的健康。除沙和分箔往往是结合进行的。古代除沙的方法主要有:徒手除沙法、网除法和糠除法。古代北方农家在桑蚕头眠后即将一张蚕箔上饲养的蚁蚕分为2箔,二龄盛食期分为3箔,三眠起身分为6箔,三龄盛食期分为12箔,三眠起身分为25箔,四龄盛食期分为30箔。
家蚕经三眠或四眠之后,最后趋于老熟。同一箔的蚕往往眠起不齐,因此也很难全部同时老熟。对于老熟参差不齐的蚕,最好是先熟的蚕先上蔟,后熟的蚕后上蔟。对于不能同时老熟的蚕上蔟,清代《广蚕桑说》记载的方法是:当箔中发现有少量熟蚕时,便薄薄铺上一层桑叶,未熟的蚕必然食叶如常,熟蚕则不吃叶,但爬到叶面上绝漏,昂首若有所求,此时随手拣出,送上蚕蔟。以后熟蚕渐渐增多,多到拣不胜拣时,就用柳枝搁在桑叶层上,待熟蚕爬上柳枝,然后提咐颂出,把爬在柳枝上的蚕送上蚕蔟。这种方法被称为“诱蚕法”。
明清时期,蚕桑主产区嘉湖地区,在熟蚕上蔟结茧时,蔟下用炭火加温,以使“成茧速而缫丝易”。蔟下加温,丝从蚕口中吐出即干,即所谓“出口干”,这样的丝品质亦较好,深受当时人们的好评。
蚕桑技术专业怎么样 蚕桑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如何
高考填报志愿时,蚕桑技术专业怎么样、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蚕桑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蚕桑生产、蚕种繁育、蚕茧收烘、蚕种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具备现代蚕业生产、建设、管理、推广、经营、服务能力,从事桑、蚕、茧、种等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蚕桑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蚕种、茧丝企业,在丝蚕和种蚕饲养、蚕病防治、蚕种生产、蚕茧收烘和丝产品销售服务等岗位群,从事蚕桑生产、良种选育、新品种推广、桑树病虫害防治、养蚕、蚕病防治、蚕桑产品加工、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3、蚕桑技术专业主要职银念橘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识别蚕病的症状,并能够采高核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力;
3.具备识别桑树常见锋团病虫害的症状,并能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力;
4.熟练掌握桑树按规程种植和管理技术;
5.熟练掌握丝茧和种茧育蚕的饲养技术;
6.掌握蚕种生产和蚕种保护技术;
7.掌握蚕茧收烘技术;
8.了解各种农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能管理农资企业;
9.了解蚕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能进行日常的管理。
4、蚕桑技术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1.专业课程
蚕体解剖生理、桑树栽培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养蚕技术、蚕病防治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茧丝加工与综合利用、农资市场营销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检测、蚕体解剖、养蚕技术、蚕病防治技术、桑树栽培与养护、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实训。
在养蚕制种生产、桑蚕加工等企业进行实习。
5、蚕桑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蚕桑工、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员
其他颜色的蚕茧,怎么养出来的,只是听说有彩色的,真的吗
彩蚕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只是在家蚕的基础上科技喂养实现的睁神空样子。
1、用配套的专用人工饲料整片或切成小片饲养,也可以用新鲜桑叶饲养。但用桑叶饲养后不能再用人工饲料饲养。
2、人工饲料请在5℃冰箱中密封冷藏,开封后可冷藏15天左右。
3、避免接触不良气体,特别是杀虫驱蚊蝇剂、香水、樟脑等。
4、小蚕期(1-3龄)最适宜温度26~29℃,适宜湿度为85%以上。先将一小片饲料铺于饲育盒底部,然后再把小蚕捉到饲料层上面。饲料干了蚕咬不动了就要换,所以饲料每次多放一点,这样不用频繁换饲料,一般1-3龄每龄换一次饲料。
捉小蚕的工具最好用毛笔或软毛刷,切忌用手。同时每天将纱布浸水后有点湿的盖在饲养盒的透气孔上面,可以防止饲料过快变干,但不能有滴水。
5、大蚕期(4-5龄)最适宜温度为25℃。周围环境要求空气新鲜、通风。这时候蚕的食量开始增大,要及时补充饲料,及时清理饲养盒中蚕的粪便和残留的饲料等杂物,保持清洁。
6、待蚕宝宝全身透明欲吐丝状时,放入有一个个格悉瞎子的盒子里,每个格子放一条,不用喂饲料或桑叶,它自己就会开始结茧。
7、吐丝结茧后约一周可化蛹,如需观察化蛹,可在结茧后2~3天,用小刀在茧的一端切开,将尚未化蛹的蚕倒出,轻轻放在干净软和的纸上,经常观察就可看到变蛹化蛾的过程。
8、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
分类喂养
如果养白蚕,3-5龄可以继续喂幼蚕饲料,直到结茧;如果养彩蚕,3-5龄就可以用彩蚕饲料了,喂不同的彩色饲料蚕体变不同的颜色,茧子也会跟着变颜色;如果觉得颜色太深了,中间可以与幼蚕饲料搭配喂来调节颜色深浅。
4-5龄温度是25度左右,这时应该换大的饲养盒子,敞开饲养,注意通风排湿。饲料可以切成条状投喂,干了就换。注意蚕盒尽量大,不要拥挤,,及时清理粪便。
到5龄末期蚕体收缩半透明称为熟蚕,当熟瞎友蚕开始吐丝的时候,可以用纸折些小格子,把开始吐丝的蚕放进去,蚕就会在里面结茧。然后蚕在茧里面变成蛹,最后变成蚕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彩蚕、百度百科-彩色蚕
如果您对 蚕桑技术的详细介绍有相关问题或对以上山东职业学校感兴趣,可以在下面提交您的信息,以便专业的择校老师一对一指导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学校。